<code id="aixnk"><menu id="aixnk"><optgroup id="aixnk"></optgroup></menu></code>
    1. <code id="aixnk"><nobr id="aixnk"></nobr></code>

      <th id="aixnk"><address id="aixnk"><span id="aixnk"></span></address></th>
      1. 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 > 濰坊工美百科
        濰坊工美仿古銅器
        更新時間: 2021-01-24 20:37:45 | 點擊次數:

        濰坊工美仿古銅

        濰坊歷史悠久,文化燦爛,商埠興旺,手工業發達,作為全國四大仿古銅產地之一,老濰縣的仿古銅藝術曾經盛極一時,號稱有“三千砸銅匠”。明代弘治年間用失蠟法鑄造的觀音大士像,重達數百公斤,工藝繁復,造型精美,可見明代冶鑄技術亦極為高超,為濰縣仿古銅器制作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及至清代,隨著當地金石學的快速發展,仿古銅器興起,并在民國時期達到鼎盛。當時從業者眾多,制作器物種類多樣,仿制精湛,采用失蠟和翻砂兩種工藝,除仿制青銅器外,書齋雅器也深受喜愛,時稱“濰縣造”。濰坊仿古銅產品,仿制的是古代青銅器中的各種爵、鼎、尊、卣、鬲、畫、觶、觚、盤、爐佛像和動物、人物形象等。這些古代青銅器各有其特定的形體、紋飾和色澤,仿制時必須因器施藝,才能取得形真色似,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。工藝要求的嚴密性,帶來了工藝過程的復雜性。仿古銅工藝發展至1916—1936年形成了老濰縣仿古銅的鼎盛時期。產品至三百多個品種,銷往上海、天津、北京、青島以及日本、歐州諸國.
        長信宮燈,是歷史古銅珍品,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。為了仿制,濰坊工美的老藝人玄祖基雖年花甲,體格不佳,還是依然去北京故宮博物院拍下了長信宮燈全貌的照片,回后立即投入制作。經過制模、翻砂造、修花整理、連接、著色等復雜工藝,終于仿制出形真色實,妙性肖,真難分的歷史文物仿制品一一長信宮燈。
         毛公鼎,是清道光二十三年(公元1843年)在陜西岐山縣出土的珍貴歷史文物,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。七十年代末,他根據僅有的墨拓,細心揣摩,反復試驗,制出模型,樣品還沒有拿出,他卻與世長辭,后經他的三位徒弟,完成了他這一宿愿。
        1972年濰坊工藝美術研究所重新成立并恢復了仿古青銅的研制和生產。這對濰坊的仿古銅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濰縣仿古銅不是一種單一的高精湛的工藝,工藝之中,工藝之外,更需要好的文物知識,尤其是夏商周三代古文字的知識,如果沒有這后面一方面的知識,那才是名符其實的匠人,而具備了古文字方面的知識,并且能鑒別真贗,辨別古文字,能為文物保護傳播作出貢獻,才是真正的仿古銅“專家”。
        濰坊工美在文物修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濰坊赫赫有名的仿古銅大師玄祖基,季傳志,玄興海等人都在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就職,制作出的濰坊仿古銅器,馬踏飛燕、長信宮燈、毛公鼎等極具歷史考究價值。近年來,濰坊工美設計的仿古銅器在跟其它姊妹藝術的結合上,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。例如“四扇博古掛屏”就是仿古銅工藝與木制嵌銀漆器工藝相結合的成功之作。每扇桂屏上各嵌兩件仿古銅制品,共八件。這是仿照古代的八種立體銅器變形為浮雕而嵌的。用不同方法處理,鐘和呈銹和嵌銀絲,卣和為金,解為被銀。這種別開生面的藝術交融,使產品金碧輝煌,風雅古典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。在全省工藝美術品展覽會上,多次獲得一等獎。

        圖文熱點
      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欧美熟